【那個綠燈或黃燈之外的故事】
圖表數字有點多 ~ 希望大家看得懂QQ
先了解備轉容量率公式 =
(供電能力-用電負載)/用電負載
這張5/27的圖要說的是,以往日間尖峰都是用電挑戰,所以台電公佈備轉容量率的數值是基於當日預估尖峰的時間點
公布數字=
(最大供電能力-最大尖峰用電負載)/最大尖峰用電用電負載
但因為台電目前將最大供電能力的計算計入了太陽光電,剛好這幾年太陽光電確實有實質發展,在尖峰貢獻將近3.5GW的發電能力,因此在中午的供電看起來似乎情況好了一些,讓我們的備轉容量率看起來多次出現了綠燈(超過10%),也因此忽視了太陽下山時另一個供電問題。
太陽下山後光電較尖峰少了3GW以上,供電能力隨之減少,但負載才減少不到2GW,所以備轉容量與備轉容量率在此時都會較中午尖峰時再減少個2-3%。
以今天的數字為例(可能微差台電系統即時數值),白天尖峰的備轉容量率為6.9%,但到了晚上就一度掉到3.62%
因此我們會看到為何台電會有公布備轉容量率足夠,但實際到了太陽下山過後就缺電的問題,517或513大停電的發生與此脫不了關係,同時目前台電公佈的供電能力數字是否還全額計入水力發電不得而知。我想,若要真的檢討備轉容量率的數字,其實台電根本就不用再去檢討什麼... 我不是台電人都會計算的數字... 你不可能不知道啊,真的坦白公布就好了。
阿... 當然這個計算方式無法區分備轉機組的快慢就是了,不剛好,這也是停電事故的另一個原因,慢慢討論。